大會亦繼續訓練市民成為「蝴蝶普查員」,在本地多個蝴蝶熱點進行蝴蝶普查,記錄蝴蝶品種和數目。目前已有百多名合資格普查員,長期監察本地五個蝴蝶熱點。新一輪招募現正進行,大會新增西貢的深涌及榕樹澳為第六個普查地點,是首個位於西貢的蝴蝶熱點納入普查範圍。

深涌榕樹澳 別具價值的蝴蝶熱點

深涌是本地著名的生態熱點,可找到香港獨有的香港鬥魚,以及多種珍貴蜻蜓,包括本地分布不廣的三角麗翅蜻。但當地的蝴蝶生態則較少受人注意。然而,從綠色力量的初步記錄,發現當地最少有68種蝴蝶,包括4種罕見蝴蝶及1種非常罕見蝴蝶(表一)。綠色力量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表示:「深涌及榕樹澳最特別之處是比較容易找到一些罕見,甚至非常罕見的品種,突顯了當地獨特的蝴蝶生態價值。」侏儒鍔弄蝶(Aeromachus pygmaeus)屬罕見品種,是全港最小的蝴蝶,在本地只有零星分布,其姊妹品種寬鍔弄蝶(Aeromachus jhora),於2008年才首次在香港發現,首個記錄就在榕樹澳。連同非常罕見的穆蛺蝶(Moduza procris)和罕見的克灰蝶(Creon cleobis),四種珍貴蝴蝶在深涌及榕樹澳特別易見。單家驊相信這些珍貴蝴蝶在當地或已建立穩定的群落。「如果屬實,深涌及榕樹澳將成為不可取締的重要蝴蝶熱點」單家驊說。

早於1999年,深涌曾被發展商開發,當時有大面積的淡水濕地被填平,大大威脅原本棲息於當地水窪的香港鬥魚,為拯救這種香港獨有物種,環保團體將200尾香港鬥魚遷離深涌。其後發展商曾多次建議在該區興建高球場及水療度假村,雖然申請不獲接納,但不代表深涌的發展會告一段落。單家驊指出:「年初有發展商建議逐步復修深涌。但建議中的復修範圍只是深涌南端一小片濕地,而非整片深涌濕地。我們擔心所謂復修,只是發展商為下一個發展計劃鋪路。」其實,政府早於2004年已將深涌列入十二處「最具生態保育價值地點」之一,可惜此舉未能保障深涌不受發展破壞。

除了大型發展項目,單家驊表示深涌及榕樹澳的情況一如其他新界土地一樣,反而最易受小型違規發展影響。他指榕樹澳通往海邊的小路旁的野戰活動場,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該處原本是蝴蝶棲息地,野戰活動場建成後蝴蝶數目大減。這些規模較小的發展正無時無刻破壞本地的蝴蝶生境,較諸大型發展,小型發展可謂更難監控,但對生態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覤。綠色力量未來一年會針對深涌及榕樹澳的蝴蝶資源,進行詳細普查,預算有20名蝴蝶普查員參與,為保護深涌不受進一步發展破壞作準備。單家驊呼籲有心參與蝴蝶保育的市民,盡快報名「蝴蝶普查員」。

最大斑蝶越冬地 斑蝶不足一百隻

此外,綠色力量公布一項越冬斑蝶調查,發現本地最大斑蝶越冬地屯門小冷水,在過去兩年的冬天,越冬斑蝶數目跌至不足一百隻,與從前每年找到成千上萬的越冬斑蝶,減幅相當驚人。
本港有記錄的斑蝶共13種。除金斑蝶外,所有斑蝶品種皆有群集越冬的習慣。本地越冬斑蝶群最主要有三類,包括紫斑蝶、青斑蝶和虎斑蝶。每年十月至十一月,本港的斑蝶數目會迅速上升。不少斑蝶來自香港以北的地區,約十月開始南飛,尋找較溫暖的越冬地,並在翌年二月至三月北返,或在越冬地繁殖下一代。小冷水是目前已知本港最大的斑蝶越冬地,城門郊野公園則是越冬斑蝶短暫歇腳和補給食物的地方,停留過後便會飛去本港其他越冬地點。深水灣則可能是港島區最大型的斑蝶越冬地。

綠色力量於2009年開展越冬斑蝶調查(註一),地點包括小冷水、城門郊野公園和深水灣。小冷水於2009年及2010年分別記錄到41隻和65隻越冬斑蝶,數量可謂十分之少。按之前記錄(註二),1999年至2005年高峰期,小冷水可找到4,000至40,000隻越冬斑蝶。

城門郊野公園於2009年及2010年分別記錄到275隻和143隻越冬斑蝶。相比綠色力量於2005年開始於同一地點所進行的冬季蝴蝶記錄,錄得的越冬斑蝶數目多年來變化不大。至於深水灣,2009年及2010年分別記錄到145隻和170隻越冬斑蝶,兩年所錄得的越冬斑蝶數目變化亦不大。

單家驊指出:「就整體越冬斑蝶數目來看,三地的數目各有不同變化。然而,當仔細分析不同的越冬斑蝶族群,會發現三地的紫斑蝶數目同樣出現大幅減少現象。」小冷水的最主要越冬斑蝶是紫斑蝶,佔當地越冬斑蝶的八成。故小冷水的整體越冬斑蝶數目下降,同時表示紫斑蝶大幅減少。城門郊野公園的越冬斑蝶族群有紫斑蝶、青斑蝶和虎斑蝶,整體數目變化不大,但紫斑蝶的數目有減少的趨勢。過去兩年的越冬斑蝶調查中,紫斑蝶數目便下跌了五成半。若相比最早期(2005年)的冬季蝴蝶記錄,跌幅接近八成。至於深水灣,越冬斑蝶族群主要是青斑蝶,但當地的紫斑蝶數目,兩年來亦下跌了逾九成。

單家驊表示「紫斑蝶數量減少可能涉及眾多原因。一般來說,環境受破壞和天災的可能性最大。但近年小冷水、城門郊野公園和深水灣的整體環境沒有太大變化,可排除香港境內越冬地受破壞這因素。」由於越冬紫斑蝶對溫度變化十分敏感,他估計越冬紫斑蝶數量大減可能與全球暖化有關。單家驊指台灣知名紫斑蝶越冬地的斑蝶數量亦有減少趨勢。當地學者指受全球暖化影響,台東紫斑蝶的越冬模式已有所改變,斑蝶的越冬期較以往短,越冬斑蝶數量亦大減。單家驊指出若北方的棲地因全球暖化而變得和緩,紫斑蝶南下來港越冬的意欲便會降低。

單家驊指科學界正努力研究全球暖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然而,在香港似乎從未發現具體的例子證明全球暖化對個別物種的影響,紫斑蝶可能是首個因全球暖化而受影響的本地物種。他補充紫斑蝶越冬路線仍有待證實,因此不排除越冬路線上有中途站受破壞,或惡劣氣侯等其他因素,影響來港越冬紫斑蝶數目。「現階段我們還沒有掌握足夠數據,從今年秋季開始,綠色力量將動員蝴蝶普查員進行更大規模的越冬斑蝶調查,會到本港更多斑蝶越冬地收集數據。」單家驊說。

「蝴蝶普查員」計劃自2008年開展,目前有115名合資格普查員,監察的蝴蝶熱點包括:東涌石散頭、粉嶺鹿頸、大埔烏蛟騰、大埔林村(社山及梧桐寨)、大埔元墩下。今年將新增一個監察地點--西貢的榕樹澳及深涌,連同預算今年完成訓練的新一批約70人的普查員,蝴蝶普查員人數將增至約二百人,監察本地六個未受保護的蝴蝶熱點。

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項目經理蘇安敏表示,「蝴蝶普查員」是香港首支由普羅市民大眾組成的蝴蝶普查小組,任何對蝴蝶保育有興趣的市民均可參加。「過往一班普查員為我們記錄了很多珍貴的蝴蝶品種,亦因為長時間的普查工作,讓我們掌握了不少蝴蝶熱點的生態變化,資料對保育本地蝴蝶有絕對幫助。我們會為參加者提供足夠的訓練,市民只要有心,應盡快報名。」蘇安敏說。已報名今年蝴蝶普查員,就讀皇仁舊生會中學中五的劉家樂同學則很期待蝴蝶普查工作的開展,「最令我雀躍是有機會參與首個大型越冬斑蝶調查,我可以為香港發掘第一手蝴蝶資料,意義十分重大!」劉家樂說。

蘇安敏同時向大家推介「蝴蝶兵團」,「團員可免費參與蝴蝶生態攝影班、賞蝶團和蝴蝶學習班,又可分享蝴蝶相片、消息和遊戲等,入會及參與活動完全免費,大家不容錯過。」蘇安敏說。加入「蝴蝶兵團」:香港蝴蝶網www.shell-greenpower.net

註一: 綠色力量越冬斑蝶調查分別於 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及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 在小冷水、城門郊野公園和深水灣進行。

註二: 數據來自香港鱗翅目學會。

傳媒查詢:

單家驊(綠色力量):3961 0202(辦公時間)或 9746 1729(活動當日)
林碧儀(香港蜆殼有限公司):2506 7341(辦公時間)或 9329 1495(活動當日)

索取與此新聞稿有關圖片的電腦拷貝,請登入 http://www.fotop.net 下載(用戶名稱:greenpower ;密碼:gpgpgp)

表一:深涌及榕樹澳蝴蝶記錄,表二:綠色力量越冬斑蝶調查結果,其他越冬斑蝶參考數據

您可能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能源與創新

殼牌如何憑藉人類的智慧、創新和技術,在未來的歲月,帶來更多且更清淨的能源。

香港蜆殼簡介

蜆殼以創新科技帶動全球能源行業發展,發揮關鍵作用,滿足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

蜆殼業務

蜆殼一帶領香港能源市場的發展,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