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2017年10月19日】環保團體綠色力量與香港蜆殼有限公司合辦「蜆殼綠趣遊蹤─尋找蝴蝶」,從2004年開始推動蝴蝶保育,並於每年招募及培訓市民成為「蝴蝶普查員」,收集本地蝴蝶數據,大會於今天公布最新結果。

蝴蝶普查涵蓋十一個蝴蝶熱點,於本年六月至十月進行,共記錄172種蝴蝶,佔全港蝴蝶物種總數六成半(註一)。其中,大欖郊野公園錄得的蝴蝶物種及珍稀蝴蝶物種均居首位,顯示當地蝴蝶資源非常豐富,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促政府放棄發展大欖郊野公園邊陲。

大欖郊野公園共錄得127種蝴蝶,佔全港蝴蝶物種總數近五成,當中包括9種「非常罕見」、14種「罕見」和4種未有評級蝴蝶。單家驊指當地蝴蝶資源遠較想像豐富:「自2008年蝴蝶普查開始以來,只在四個熱點的其中一、兩年錄得超過120種蝴蝶。大欖郊野公園是今年新增的普查地點,連同今年四、五月的初步普查,約七個月時間已錄得如此豐富的蝴蝶,結果令人意外。」

單家驊指是次蝴蝶普查結果亦可反映大欖郊野公園邊陲的植物多樣性,他舉例於當地錄得雙尾灰蝶和紅斑翠蛺蝶,兩者幼蟲均食用紅花寄生,還有瑪灰蝶,幼蟲食用石岩楓,而紅花寄生與石岩楓均是本地不常見植物,如今在大欖郊野公園邊陲錄得這些蝴蝶,代表該處林地育有這兩種不常見植物。由於大欖郊野公園以人工植林為主,這亦證明了邊陲位置的植被,已逐漸回復至以往未受人為干擾的狀態,生態價值不低:「政府曾表示只會物色生態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邊陲土地來建屋,從是次蝴蝶普查結果來看,大欖郊野公園邊陲並不應該發展。」他亦重申反對發展任何郊野公園土地。

單家驊指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仍有提及發展郊野公園邊陲,他亦留意到香港房屋協會上月已為相關可行性研究物色顧問公司,但他認為由當局提出發展郊野公園開始,已引起社會極大反響,應盡早擱置,並指當局擬發展大欖郊野公園錦田部分,該處一帶並非無地可用,跟據綠色力量分析,以大欖隧道收費廣場為中心,附近一百公頃(即一平方公里)範圍,棕地佔了多達二十公頃,正好與當局研究發展的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土地面積相若。單家驊建議政府優先發展該範圍棕地,並期望「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未來討論棕地發展時,亦應包括該範圍棕地。他稍後會將蝴蝶普查結果及建議提交相關部門。

除了大欖郊野公園,2017年度蝴蝶普查錄得最多蝴蝶物種的熱點還包括沙頭角及䃟頭,分別錄得112種及99種蝴蝶,當中分別有珍稀蝴蝶16種及12種。單家驊指今年數個蝴蝶熱點的蝴蝶物種數目均呈下降趨勢,以鹿頸、白沙澳/荔枝莊,以及落馬洲/塱原/河上鄉的跌勢較明顯。他指部分熱點的調查工作接近十年,期間環境不斷變化,好像是白沙澳和河上鄉等,村屋和停車場數目逐年遞增,這些地方前身都是蝴蝶的棲息地,蝴蝶多樣性難免受發展影響,他期望政府稍後進行有關土地的大辯論,能夠對鄉郊土地有更好規劃。他補充本年度蝴蝶普查只進行了約五個月,稍後會繼續進行至明年第二季,個別熱點的蝴蝶物種數目或會稍微增加。

〈註一〉香港蝴蝶物種總數約265種。

編輯垂注

蝴蝶普查由「蝴蝶普查員」進行,於2008年開展,是香港首支由市民組成的蝴蝶普查小組,為收集蝴蝶數據注入大量而長期的人力資源,目前有合資格普查員286名,監察十一個蝴蝶熱點。蝴蝶熱點由第一年的三個,每年增加一個,現時監察熱點包括:大嶼山䃟頭、粉嶺鹿頸、大埔烏蛟騰、大埔林村(社山及梧桐寨)、大埔元墩下、西貢深涌及榕樹澳、沙頭角、西貢白沙澳及荔枝莊、大嶼山梅窩、落馬洲/塱原/河上鄉,以及今年新增的大欖郊野公園(錦田部分)。蝴蝶普查每年六月至翌年五月進行,2017年數據由六月開始,截止10月8日。其中,大欖郊野公園(錦田部分)數據包括了2017年四至五月進行的初步普查。

 新增的大欖郊野公園,鑑於政府今年五月邀請香港房屋協會硏究兩幅包括大欖郊野公園在內的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的發展潛力,蝴蝶普查路線亦針對大欖郊野公園邊陲進行,以馬鞍崗護理員站崗為起點,途經清潭水塘一帶,終點為河背,全長十公里。

傳媒查詢:

朱星祥

公共關係總經理

電話:2506 7127

更多關於社區

蜆殼綠趣遊蹤 ─ 尋找蝴蝶

今年計劃以《蝶.藝.街頭》以蝴蝶為主題創作。

蜆殼/ 港島青商展能學童獎學金

「蜆殼/ 港島青商展能學童獎學金」已成為一種對展能學童特別和極大鼓舞的榮譽。

香港蜆殼義工隊

「愛服務‧樂分享‧齊延續」–香港蜆殼義工隊